若以人體來比喻建物,謝桑覺得樑、柱和樓層板這種與結構相關的是骨頭,接著利用砌磚將空間分割就是肉,而今天將要介紹的是把磚頭包覆的泥作粉刷工程則是皮膚。砌磚與粉刷這兩項工程會由兩種不同的工班施作,雖然很多師傅兩種都會做,但在現代專業分工之下,師傅們還是有比較擅長常做的項目,而另一項則就會比較生疏了。
圖為粉刷層包覆磚頭。
粉刷基本上分成三個步驟,依序介紹如下:
步驟一:放樣
首先製作『灰誌』 (又稱標準餅,但工地最常聽到的說法是麻糬,沒錯就是我們吃的麻糬,第一次聽到時,謝桑還以為要吃下午茶點心了……),『灰誌』的功用是標示出粉刷層的厚度與範圍,有個基準點讓師傅能控制平整度與厚度。
先將棉線釘在牆上標示出水平與垂直線,使其作為基準線,與磚牆的距離就是粉刷層的厚度,接著在刮尺上下左右即斜角可抹到的距離內黏貼『灰誌』在牆上,由於刮尺長度為1.8公尺,所以『灰誌』間的距離最多不要超過1.5公尺。黏貼時,將『灰誌』的一邊切齊基準線,就完成了。
步驟二:底層(粉刷打底)
將水泥砂漿以1:3配比施作,厚度不可小餘15mm,將沙漿確實壓抹,並用刮尺來回刷抹平整,乾掉後質地較為粗糙,所以又稱為『粗底』。
除了先將牆面抹上粗底外,也會把水電先前配管所打出來的管道埋起來,這時就要注意泥作師傅是否會不小心將管路外的設備給埋入,例如:給水孔、插座鐵盒。
步驟三:表層(表面粉光)
所謂的『粉光』就是在粗糙的底層上,塗抹較細緻的薄層水泥,讓之後油漆工程可以順利上漆,若沒有粉光,油漆師傅就無法施工。
底層做好後,靜置至少2天後,再來做表層粉光,粉刷前要先讓底層濕潤,再以水泥砂漿1:2施作,應施以足夠的壓力,將粉刷層與底層黏結穩固,且還是要用刮齒和鏝刀來回修飾平整與平滑。
另外,如果有預計要貼磁磚的牆就不需要粉光,因為粗糙的底層比較有摩擦力將磁磚的黏劑”咬”住,粉光牆面反而不適合貼磁磚。
其他
泥作粉刷除了牆面外,還有其他負責的部分嗎?
有的,例如在牆面粉刷前,門框與窗框都會先安裝,那時會先用鐵片裝在框架旁,接著將鐵片釘在牆面,作暫時的固定。由於框架一定要比預留的空間還要小,所以其四周一定會有縫隙,這些縫隙就要交由泥作師傅”填縫”,將水泥砂漿灌入四周填滿,乾掉後框架就完全固定住,不會再位移。
牆角是如何作的又直又平?
師傅會在需要作牆角的地方黏貼灰誌條,切齊灰誌條的邊緣就可以做出又直又平的轉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