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除工程結束後,緊接著就是泥作師傅們進場。基本上謝桑將泥作工程分為四大項:砌磚工程、水泥粉刷、瓷磚與石材,第一項砌磚是與空間劃分相關,屬於大範圍的規劃,其他三項則是比較偏向修飾、美化與收尾。今天就先來帶領大家來看砌磚工程吧!
步驟一:放樣
在整個砌磚工班進場前,就會有師傅先進場作『放樣』。放樣相當重要,要將平面施工圖縮小比例的圖形,按照比例放大在工地現場中,將牆壁和柱子清楚標示在預定位置,要是標錯位置,之後的工作可都是在做白工……
圖中師傅正運用紅外線水平儀跟錘球標示砌磚位置。
圖中白色的垂直線標示出之後砌磚要將鐵柱子包覆的範圍。
步驟二:澆水
磚頭是吸水性材料,乾燥的磚頭會像海綿一樣吸收水份,若沒先澆水就直接砌磚,當水泥砂漿接觸到磚頭時,水份很快就會被吸收,導致砌磚黏著強度不足。磚頭澆水完後,也要放置一個晚上,等表面略乾,才能開始砌磚,因為剛澆水完的磚頭水份過於飽滿,砌磚時完全不吸水,反而會完全吸不住水泥砂漿。
步驟三:砌磚
砌磚要從牆角開始,上下層的砌疊必須要交錯,縫隙不可在同一條垂直線,以免載重集中在一點,容易導致牆面破裂。
磚與磚之間的『灰縫』能將磚頭僅僅抓牢,並在下雨時能防止雨水滲漏,所以灰縫務必要做到水泥確實填充,也就是所謂的『飽漿』。
其他補充
1.什麼是眉樑?
眉樑是橫置的長方體水泥製品,是用混泥土包覆鋼筋所製成,放在門框或窗框上方,用來放置門窗上方的砌磚,避免門框和窗框因磚頭載重過重而變形。
2.砌磚的單位是什麼?
1B和1/2B(B=24公分),就是所謂的8吋牆和4吋牆。通常與隔壁房子的共同壁是8吋牆,房子內的隔間牆則是4吋壁。
*早期的台灣磚頭標準為23*11*6(公分),而現代因眾多因素的改變,大多數的磚頭都會較小。
圖中磚頭的長是20公分,寬是10公分,厚度則為5公分。
另外,如圖片中所示,砌磚一層的單位叫做 『皮』,這邊要注意跟師傅溝通清楚,很容易發生要幫女兒牆加高一層,結果師傅卻砌出了整道牆的狀況。
那這次就介紹到這邊,下一次有機會再來說泥作的水泥粉刷吧!!!